【鳳柱斝】
斝是(jia)是青銅禮器的一種,盛行于商周時期,一般為盛酒行裸禮(古代酌酒灌地的祭禮)之器,兼可溫酒。鳳柱斝鑄于商代晚期,原器通高41厘米,口徑19.5厘米,重2.9公斤,1973年出土于陜西省歧山縣賀家村,現(xiàn)藏于陜西省歷史博物館。
同墓葬出土青銅器共35件,鳳柱斝是其中最為精美的。該斝侈口,口沿立雙柱,三個三棱錐足,器底略向外鼓,兩柱項端各置一圓雕高冠的鳳鳥。鳥作站立狀,冠聳立,圓目鼓睛,正在舉目遠眺,那嬌美健壯的身軀和姿態(tài),寓意著生命的活力,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和藝術(shù)造型。腹部紋飾分上下兩段,均為云雷紋組成的饕餮紋。這種分段式的斝,足的斷面呈丁字形,與殷墟第二期同類器物相似,惟紋飾略有變化。
鳳是鳥中之王,向來被人們當作祥瑞幸福的象征和愛情的比喻,早在三千多年前,已被人們理想化,并賦予種種神秘的色彩。鳳鳥作為青銅器紋飾很多,這些紋飾變化多樣,神態(tài)各異,顯示出鳳鳥不凡的風姿。但這些紋飾多為線雕,而鳳柱斝雙柱上的鳳鳥則是圓雕,在這類酒器中頗為罕見,反映了三千多年前商代青銅造型藝術(shù)的高深造詣。
NO8. 銅冰鑒